白山松水間,創新浪潮奔涌不息。
今年以來,我省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十大躍升行動”,加快構建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上半年,省內轉化科技成果2218項,同比增長46.9%;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43.18億元,同比增長9.91%。科技創新引領支撐高質量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供給強支撐,創新動能更加澎湃
今年上半年,從技術突破到協同創新,再到平臺支撐,全省科技供給能力持續躍升。
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等方面,一批突破性成果加速涌現——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通過高壓裝置首次在Nb-H體系中獲得氫空位存在的確切證據,為可控核聚變研究提供新方向;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在寬光譜光電突觸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為光電子學和神經形態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吉林農業大學成功繁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延邊牛,為瀕危畜種異地保種提供創新樣本……
這些成果加速向產業端滲透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硬核動能。
為切實助力產業躍升,我省通過政策引導強化創新協同。
圍繞人參、光電信息、現代種業等領域,扎實推進第二批8個聚力攻堅專項,集中力量辦大事,投入財政科技資金2.23億元,帶動企業投入4.68億元。目前,生物藥、醫療器械領域的第三批聚力攻堅專項也已啟動。
同時,以市場化導向精準破題,深入實施“揭榜掛帥(軍令狀)”機制項目,企業與高校院所“雙向發榜”,科研供給與成果轉化“雙向奔赴”。新啟動“輪臂式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等2批21個“揭榜掛帥”項目,投入財政資金6539萬元,帶動企業投入2.1億元。
創新要素的集聚,為科技供給提供了堅實支撐。頂尖人才、先進設施等要素通過重大創新平臺深度融合,釋放強大創新效能。
長白山、三江、吉光3個省實驗室高效運行,截至今年6月,已吸納院士30人、高水平科研人才(團隊)105人(個),部署首批科技創新項目29個;同時,醫學創新轉化研究院等一批產學研融合創新平臺也在積極建設中。
企業唱主角,活力奔涌勢更足
走進長春博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汽車生產線智能視頻分析系統”讓人眼前一亮,它通過AI算法實時監測生產線,能大幅提升生產效率。作為國內領先的高端電子信息技術提供商,企業牽頭參與制定了多項人工智能領域國家標準,其“產線智能視頻分析平臺”成功入選工信部“2024年先進計算賦能新質生產力典型案例”。
今年以來,我省持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全省新型研發機構達到71家,企業在科技創新決策中的參與度、話語權顯著提高。
為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我省在資金支持、梯度培育上不斷發力——
新設立企業關鍵技術項目,支持企業牽頭或聯合高校院所開展技術攻關,已支持企業關鍵技術項目116項,投入財政科技資金6800萬元;
深入實施企業R&D投入引導計劃,今年給予348戶企業R&D投入補助2700萬元;
首批認定雛鷹企業9戶、瞪羚企業47戶、獨角獸企業1戶,引導社會資本對其進行重點投資,優先支持其申報企業關鍵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項目……目前,第二批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評價工作已經啟動。
針對企業實際發展需求,我省“科創專員”及“產業教授”相關機制,正逐步打破產學研壁壘。
今年上半年,151名“科創專員”入駐134戶企業,選派總人數已達到1163名;同時,《吉林省“產業教授”助力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出臺,每年從企業選派50名左右高級人才,入駐省內高校院所兼任2年“產業教授”。
“科創專員”讓技術“走進來”服務企業,“產業教授”則讓需求“走出去”引導科研,通過雙向賦能,有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發展。
架橋促轉化,成果落地加速度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橋梁紐帶。
為著力解決我省職務科技成果不愿轉、不敢轉、不好轉問題,2024年年底,《吉林省全面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改革實施方案》發布;今年以來,4方面12項改革舉措全面鋪開,省科技廳組織開展專題解讀19場,幫助科研人員用好、用活、用足改革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省內高校院所累計賦權職務科技成果1631項,轉化科技成果117項,轉化金額1807.6萬元,收益分配給科研人員或團隊1464.53萬元,有效推動了職務科技成果加快變成產業成品和發展結果。”省科技廳創新體系與政策法規處處長盧曉冬告訴記者。
在破除制度障礙、激發轉化動力的同時,專業化平臺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為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搭建關鍵跳板。
2024年,我省建設了首批12個概念驗證中心、20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中心。截至今年5月,中心累計總投入12.71億元,支持281個概念驗證項目和529個中試項目。
依托這些功能性平臺,我省進一步拓展合作廣度與深度,通過多元協同強化轉化效能。今年以來,省院科技合作持續深化,已吸引中國科學院54家研究所與我省331家企事業單位,圍繞汽車、石化、醫藥、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開展技術合作,有力推動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創新聯合體的集群效應加速釋放。今年上半年,我省圍繞醫療器材、藥用包裝材料、細胞產業、人參種質資源領域,新組建4個創新聯合體,總數達到15個。目前,創新聯合體圍繞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現代農牧業等多個領域,有25項新科技成果落地投產,預計創造經濟效益超8.42億元。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徐慕旗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