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年中,吉林大地的轉型畫卷正加速鋪展,創新活力如潮涌動。
上半年的亮眼答卷,盡顯新動能鋒芒——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新動能領域領跑增長,文旅消費新業態持續擴容。
躍動的數據,清晰勾勒出傳統產業蝶變、新興領域突圍、文旅業態新生的動能轉換軌跡,更蓄力著下半年的沖刺勢能。
傳統工業:老基地的“智”造新生
走進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焊裝車間,藍光掃描閃爍下,824臺機器人正精準運作,焊接自動化率達100%。一旁的電池車間自動化率為86%,關鍵工序更是實現100%自動化,全部生產線以新能源為引擎,牽引著汽車業加速轉身。
這種智能升級的成效在消費端清晰顯現。上半年,全省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7.6%,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18.8%,成為老工業基地向綠色智能轉型的生動寫照。
如果說汽車產業轉型是踩下的“加速踏板”,軌道裝備的突破則是另一條賽道的“換擋提速”。
中車長客研發中心內,高級工程師王雷向記者介紹起不久前亮相的CR450動車組,其試驗速度達450公里/小時,運營時速為400公里,整車運行阻力降低22%、減重10%,在行車控制、智能交互等多個領域的升級中,彰顯出顯著的創新突破。
技術破壁帶來的產能釋放立竿見影,上半年,全省生產動車組330輛,同比增長22.7%;城市軌道車輛265輛,同比增長61.6%。
龍頭企業的脈動,折射著吉林傳統工業的“智”造蝶變。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較1—5月再提0.5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5%,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0.9%,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9個百分點,成為老工業基地轉型的核心動力。
轉型的加速,離不開內外力的協同。企業創新突破的內生動力與政策支撐的外部推力形成合力,“兩新”工作加力擴圍推動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26.1%,為智能化改造注入強心劑,讓老車間持續生長出新生態。
這片誕生過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第一輛地鐵列車的土地,正憑借“智”造新生,書寫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新篇章。
新興產業:新賽道的“吉”速奔跑
傳統工業加速蝶變的同時,新興產業的突破同樣令人矚目。
4月30日,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核心裝置——年產120萬噸乙烯裝置實現中交,這一里程碑式進展為這家傳統石化企業的“材料化”轉型按下“加速鍵”,標志著吉林石化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中邁出關鍵一步。
再看吉林化纖,作為全球碳纖維原絲產能領先者,在碳纖維領域持續突破。2025年上半年,企業碳纖維銷量超2.5萬噸,同比增長65%,全年預計超5.6萬噸。
“既要讓傳統產業煥新,更要讓新興產業扎根。”通過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升級與碳纖維集群化發展,在多領域拓展應用邊界,吉林化纖集團董事長宋德武的話點明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能源領域的創新同樣亮眼。截至5月底,全省風光發電裝機達2335.6萬千瓦。松原中車基地成功下線國內首個12MW級陸上風電機組“凌風號”;中車長客1000Nm3/h堿性電解槽完成試生產,新能源裝備加速向高端化邁進。
除此之外,一些新興產業領域的突破成果相互交織,共同推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作為全省八大重點產業中實現兩位數增長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全省信息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5%,醫藥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8%。
兩者在工業領域的亮眼表現,與其他產業協同發力,進一步夯實了全省工業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彰顯出新興產業的蓬勃活力。
文旅產業:冰雪與夏日的“雙向奔赴”
產業升級迸發活力,文旅消費的新圖景也同樣精彩紛呈。
長白山天池的云霧間,漢服愛好者定格美景;溫泉民宿里,打糕木槌聲與笑聲交織。吉林文旅的新活力,正藏在這些鮮活場景里。
政策春風吹綻新業態之花。年初以來,我省以空前力度釋放政策紅利——
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吉林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省文旅廳等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有關工作的通知》;
省文旅廳落實部署印發《吉林省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費實施方案》,出臺20余條“真金白銀”舉措。
這套政策“組合拳”為我省上半年文旅新產業注入強勁動力,推動冰雪經濟打破季節界限,催生出“全時全域”新業態。
寒冬時節,這里是滑雪者的樂園,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松花湖度假區接待人數均首破百萬,滑唄APP數據顯示,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更居全國滑雪場人氣、里程排名首位;夏日里,松花湖、長白山華美勝地等度假景區游客量最高同比增長57%。
在政策紅利與冰雪經濟的雙重驅動下,多元文旅供給也綻放出創新光彩。
“郭爾羅斯非遺特色之旅”從全國眾多線路中脫穎而出,成為2024全國31條非遺特色旅游線路的項目;防川村、南溝村、錦江村、查干湖屯成功入選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儲備庫;哦啦音樂節、禧都音樂節等8場大型演出吸引超過19.8萬人次觀眾。
吉林上半年的發展答卷,既寫滿了傳統優勢的迭代升級,更標注著新興領域的破局突圍。這條向“新”而行的道路上,動能轉換的脈絡愈發清晰,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愈發深厚。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曲鏡潯 劉姍姍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