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7月24日訊(記者李抑嬙)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引導全省廣大新聞工作者增強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使命擔當和行動自覺,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新聞輿論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今天,由省委宣傳部、省記協主辦的吉林省第十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決賽在長春舉行,來自省直和市縣新聞單位的11名優秀選手,帶著他們深入基層、扎根人民的鮮活故事登上舞臺,分享他們在采訪一線的經歷與感受,真情講述吉林振興發展征程中的奮斗足跡、動人篇章與時代強音。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英雄故事在白山黑水間傳頌。吉林廣播電視臺記者方媛以《尋兵》為題,講述了七旬老人孫艷華、胡堂林用20年的時間尋訪老兵的故事。她說:“采訪時,老人家里堆疊的厚厚筆記本和墻上老兵的手模印記,都讓我深受觸動。今后將繼續秉持初心,用鏡頭記錄感動、用文字傳遞力量,以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堅守與擔當,講好更多吉林故事?!?/p>
好記者扎根熱土,好故事直抵人心。比賽現場,吉林日報社記者畢雪結合親身經歷與深切感悟,以《跨越血緣的生命托舉》為題帶來了精彩演講?!昂軜s幸參與此次比賽。我講述的是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故事,希望通過分享,讓更多人了解這份善舉,主動加入這股溫暖的力量中?!彼硎荆磥頃^續以手中的筆和鏡頭,去發現、記錄、傳播這些微光,讓平凡里的偉大被更多人看見、被長久傳頌。
“老萬鏡頭下的無數動人畫面,總在激勵著我:記錄時代、傳遞價值,才是我們跋涉前行的真正動能。唯有堅守初心,方能步履不停走向遠方……”生態是吉林的優勢,綠色是吉林的底色。在中國吉林網記者鄭涵予的講述中,67歲長白山攝影師老萬的故事,正是這份優勢與底色的生動注腳。這份力量始終鞭策著她深耕新聞事業,為吉林的綠色生態故事注入更持久的傳播活力。
觸摸時代脈搏,感受振興發展。公主嶺市融媒體中心記者丁伊雯以《從“第一犁”到“智慧田”》為題,聚焦中國第一代拖拉機與智慧農業的無人農機,通過兩個人物的故事與農業生產工具的更新迭代,講述了我國農業發展呈現出的巨大變化。她說:“我會繼續扎根基層,采寫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把青春熱血融入鄉土,用妙筆書寫波瀾壯闊的時代。”
在選手們的精彩講述中,現場觀眾被一個個新聞故事所打動,掌聲此起彼伏。評委們也對選手們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大家的演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精神風貌和專業素養。
經過激烈角逐,11名參賽選手分別獲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其中5人將代表吉林省赴京參加全國選拔賽。據悉,我省“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已連續舉辦十二屆,成為傳播吉林聲音、講好吉林故事的品牌活動,激勵著廣大新聞工作者走進田間地頭、深入新聞一線,在增強“四力”的實踐中,創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為奮力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