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批打著“輿論監督”幌子的自媒體賬號,通過編造、夸大企業負面信息,以所謂“商務合作”實施敲詐勒索。企業維權成本高、黑嘴違法成本低的畸形生態,正成為營商環境的新型毒瘤。前不久,上海一家快速發展的咖啡企業就深陷其中,在自媒體博主蘇某精心編織的謠言陷阱與步步緊逼下,這家企業無奈支付了22.5萬元的“封口費”。
“不給錢就黑你!”
企業被迫支付20多萬“封口費”
今年3月,上海的某咖啡企業遭遇了噩夢式的開局,一篇題為“連續兩年關店數超開店數,加盟商不愿陪跑”的網文在多個平臺發酵,其中不僅用聳人聽聞的“寄生模式”定義其加盟體系,更聲稱該企業“3年閉店率超80%”,甚至移花接木其他品牌負面案例混淆視聽。
上海某咖啡企業公共事務負責人路琰:文章里的數據沒有任何依據,和我們運營事實也嚴重不符。這篇文章起的標題很驚悚,說關店數大于開店數,加盟商成了炮灰。
不實信息的破壞力遠超預期。這家咖啡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的商業信任因此遭遇危機,多個已簽約項目被迫中止,新的合作意向難以推進。
上海某咖啡企業公共事務負責人路琰:這樣的標題已經足夠觸動合作者的神經,尤其是在剛剛認識,剛剛建立商業談判聯絡的時候,是一個不太好的印象,我們要花很多成本去消除負面影響。導致我們已經簽了,已經落章的合同沒有辦法落地。當時所有這樣的業務都停止了。
面對無風起浪,最初企業耗費了大量精力向合作方辟謠,同時還搜集證據向網絡平臺投訴舉報,但刪帖的速度趕不上發布者更新的速度。無奈之下,企業方主動聯系了網文作者蘇某。
鎖定企業“關鍵節點” 精準勒索
屈服只會陷入不斷被勒索的惡性循環!上海這家咖啡企業最終決定向警方報案。上海警方經過調查發現,涉案網文作者蘇某有一套成熟的實施勒索的套路,而上海這家咖啡企業只是他眾多的目標之一。什么樣的企業會成為他鎖定的目標?他又是通過什么手法進行勒索的呢?
今年4月,上海警方接到被害咖啡企業的報案,通過相關證據警方初步判斷,這很可能是一起假借商務合作之名,通過有償刪帖進行敲詐勒索的案件,隨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
據警方了解,蘇某在各大平臺以“筷玩思維”的名稱注冊了多個賬號,其中粉絲量最多的超10萬。在2023年的時候,蘇某就對被害咖啡企業有過一次敲詐勒索,未能得逞后,蘇某一直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2024年年底,這個所謂的機會出現了。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三支隊民警 陳陽:本次涉案的咖啡品牌,于2024年年底已經融資成功,2025年屬于大規模擴張的狀態。然后蘇某此時發布一些負面輿情,確實已經影響到被害公司的擴張過程。
蘇某選擇目標有兩個標準,首先是中型的知名企業,此類企業有一定市場關注度,聲譽價值高,但是又不像大企業擁有強大的法務和公關團隊;另外就是關鍵發展節點,針對企業融資、上市、大規模擴張、新品發布等敏感期,此時負面輿情對企業的殺傷力最大。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三支隊民警 陳陽:蘇某的最大成本就是花時間去網上檢索被害企業的一些負面文章,進行編輯并進行發布,但對被害企業來說,他們要花大量的精力發律師函,發一次律師函的成本就是2000元,當時關于這個咖啡企業的文章被轉載了144次,對他們來說成本已經比較巨大了,同時潛在的損失也是比較巨大的。
據警方了解,蘇某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套路,首先通過打造所謂“行業資深媒體人”的人設,獲取大量關注;然后有針對性的發布拼湊的負面文章,吸引企業注意并主動聯系他;最后再以所謂“商業合作”的名義實施敲詐勒索。
十萬粉絲賬號的背后
假監督真勒索
表面是擁有10萬粉絲的餐飲行業所謂“資深媒體人”,暗地里卻是精心設計的商業勒索套路。上海警方近日破獲這起以所謂“網絡監督”為名實施敲詐勒索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蘇某通過虛構記者身份、偽造行業數據、編寫傳播不實負面報道等手段,對多家知名餐飲企業實施敲詐勒索。
這個號稱擁有“專業采編團隊”的“筷玩思維”,實際運營者只有蘇某一個人。蘇某一人分飾多角,他既是記者,又是公關負責人,另外,每次發布文章時蘇某都會編造一個作者署名,掩人耳目。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三支隊民警 陳陽:蘇某本身也不具有記者資質,所以也不存在所謂的采訪。文章大部分其實是由蘇某自己撰寫,就是去檢索文章,然后通過AI拼湊起來,形成一個自己的文章。
在蘇某10萬多粉絲的賬號背后,不僅網文內容是拼湊而來,支撐其“重磅爆料”的數據也是來自網絡。在涉咖啡企業的網文中,關鍵的“閉店率超80%”數據,蘇某聲稱引自某“權威第三方數據公司”。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三支隊民警 陳陽:他所說的閉店率數據來源,聲稱來自一個權威的第三方數據公司,他之前在網頁上面已經注明了,所有數據來源于網絡,實際以品牌官方為主。據查證,這些數據都是不實的。
據警方調查,上海這家咖啡企業并不是唯一受害者,目前掌握的證據顯示,至少還有5家餐飲企業曾遭遇蘇某的勒索套路。
在掌握大量證據的情況下,6月上旬,上海警方在北京警方的配合下將犯罪嫌疑人蘇某抓捕歸案,其因涉嫌敲詐勒索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另外,針對蘇某經營的“筷玩思維”運營主體未獲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違規采編發布新聞信息的情況,上海網信部門已經對涉及的賬號依法依約關閉。
重拳整治網絡“黑嘴”傷企亂象
提高違法成本
“網絡黑嘴”傷企亂象頻發,根源在于其違法成本低而收益高,企業則面臨舉證難、處置慢、代價大的困境。如何扭轉這一畸形生態?今年5月,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劍指這一頑疾。上海等地在行動中創新機制,致力于構建“預防-處置-懲戒”的全鏈條治理體系,為企業筑牢網絡維權防火墻。
根據中央網信辦“清朗”專項行動部署,各地網信部門加大力度整治涉企網絡黑嘴。上海網信辦明確,對違規賬號,指導平臺依法依規采取禁言、關閉賬號等處置措施;對涉嫌敲詐勒索等犯罪的線索,移交公安機關進一步打擊處置。
為破解企業面臨的“發現難、舉報難、舉證難”等痛點,上海網信辦創新推出“涉企侵權信息處理服務包2.0”等措施。
上海市委網信辦網絡管理處(四級)調研員 陳廷雯:今年3月發布了涉企侵權信息處理服務包2.0,細分展示了包括敲詐勒索在內的,侵權信息的舉報渠道和取證要求。開展系列培訓,組織網信、公安、檢察、媒體平臺等單位專家,組建講師團,送培訓進行業、進園區、進企業,通過面對面溝通答疑,指導企業有效提交侵權舉報線索。
針對部分企業難以獨立完成全部舉證的情況,上海網信部門指導屬地網站平臺落實“雙舉證責任”機制,企業需要提供部分證據之外,相關的自媒體也需要提供佐證其發布內容的證明材料;另外,督促多家網站平臺已將涉企侵權舉報處置時效壓縮至1個工作日。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