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舒蘭市法特鎮魏家村大片肉葫蘆綠葉鋪展,果實飽滿。通過發展肉葫蘆種植產業,魏家村探索出一條產量高、收益穩、出口廣的增收路。
肉葫蘆又稱“甜葫蘆”,含有蛋白質、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采摘后,經過去皮、切條、晾曬、烘干及硫化等工序,制成色澤潔白、韌性優良的干瓢,用于腌制咸菜,市場前景廣闊。
法特鎮臨近松花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豐富,為肉葫蘆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該鎮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在魏家村發展肉葫蘆特色種植,帶動群眾增收。目前,魏家村肉葫蘆種植已初具規模,將作為樣板推廣至全鎮。
“全村種植面積7畝,年產干瓢6000余斤,成品由大連外貿企業統一收購,出口至日本、韓國,按每斤售價15元計算,收益可達9萬余元。”魏家村黨支部書記雷秀梅介紹,肉葫蘆對種植管理要求精細,從掐除側蔓到采摘加工,需要大量人工參與。通過黨支部引領、農戶參與,人均每年增收5000元左右。
發展特色農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法特鎮將逐步完善配套服務,提升標準化種植水平,讓更多村民通過特色種植實現穩定增收。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王偉 通訊員 張猛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