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鳴幽谷,蛙聲一片,芍藥花海隨風搖曳,永豐水庫波光粼粼。7月的磐石市石咀鎮永豐村,來自周邊城市的游客正沿著環湖棧道漫步,孩子們在兒童游樂區嬉笑奔跑,民宿小院里飄出鐵鍋燉的香氣……這個曾被貧困籠罩的小山村,如今正以鄉村旅游為筆,在黑土地上勾勒出一幅“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振興畫卷。
“過去我們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現在游客來了,村里的人氣旺了,連空氣都能‘變現’。”永豐村黨支部書記劉志剛站在鄉村記憶博物館前感慨道。這座2020年建成的博物館,通過石鏟、老鐘表、農耕器具等400余件展品,訴說著村莊從“王麻子溝”到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的蝶變歷程。而博物館外,總投資800萬元的豆油加工基地機器轟鳴,年產400噸的鮮榨豆油正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帶動周邊100余農戶年均增收4000元。
產業融合是永豐村破繭成蝶的關鍵密碼。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里構建起“三產聯動”發展格局,打造“十區一地一空間”旅游矩陣。“游客來了能采摘、能體驗農事,走的時候還能帶走有機大米和手工豆油,產業鏈條全打通了。”富美山莊總經理徐小君介紹,僅2024年,山莊接待游客4萬余人次,帶動村集體增收超200萬元。
在游客中心,員工孫波和馮青敏正忙碌著。孫波負責水庫垂釣區的管理,她笑著說:“以前釣魚是自己的愛好,現在成了工作,還能教游客調漂、掛餌,這種生活變化做夢都沒想到。”而在餐廳擔任服務員的馮青敏,則見證著鄉村旅游帶來的“洋氣”轉變:“我們的咖啡特別受歡迎,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體驗‘鄉村里的西餐’。”
為了讓游客“留得住、玩得好”,永豐村不斷升級旅游體驗。108棟果蔬大棚里,金紅娃葡萄和彩色辣椒迎來采摘季;6公頃芍藥花海旁,新落成的戶外露營基地支起了星空帳篷;依托紅色資源打造的研學路線,讓游客在重走抗聯路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我們正在開發冬季雪上樂園項目,未來要實現四季皆有景、全年可游玩。”劉志剛指著水庫旁的施工場地介紹。
如今的永豐村,人均年收入突破3萬元,村集體收入連續三年超200萬元。從“省級貧困村”到“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這座位于長吉圖經濟帶上的小山村,正以鄉村旅游為引擎,驅動著產業振興、人才回流和文化傳承的良性循環。正如徐小君所說:“游客眼中的‘詩與遠方’,正是我們實實在在的幸福生活。”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陳夢昕 谷禹 記者 徐文君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