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遭遇暴雨洪水災害,面對極端天氣,掌握正確的避險知識至關重要。如果輕信經驗或誤區,可能反而將自己置于危險之中。災害應對不能僅憑直覺,正確的選擇才能確保生命安全。
這里呼吁大家主動學習科學避險方法,及時關注權威部門發布的防災指南,用準確的知識替代道聽途說的誤區。只有正確認識風險,才能有效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接下來咱們就看看面對大雨和洪澇時,有哪些常見誤區,正確的做法又是什么。
戶外遇到雷電天氣了
要遠離大樹跑到空曠的地方?
真相:這種說法并不全面,遇到雷雨天氣遠離大樹是正確的,但是也不應當跑到空曠地帶。
在雷雨天,高大的樹木有可能成為雷電攻擊的目標,大風也可能將大樹吹倒,因此在雷雨天遠離大樹是正確的選擇。但是雷雨天在空曠的地帶,人可能會成為一片區域里最高的物體,依然有被閃電擊中的危險,因此在雷雨天氣應當盡快進入建筑物內。如果是在野外沒有躲避條件,也應當選擇地勢比較低的地方躲避,雙腳并攏蹲下,讓身體盡量靠近地面,減少被閃電擊中的風險。
雷電大雨沒帶雨具時
可以在樹下躲雨?
真相:這樣做并不安全。雷電大雨天在樹下躲雨,可能會增加被雷電擊傷的風險。
一方面,閃電的先導電流在向下尋找“目標”的時候,可能首先會和高大的樹木接觸,樹木將成為閃電釋放強大電流的通道。即便人體沒有直接和大樹接觸,閃電極高的電壓也可能會直接殃及大樹周圍幾米范圍的物體。除了雷電,下大雨的時候可能會伴隨著大風,這可能使得樹木枝干被吹斷掉落甚至連整棵大樹都被吹倒,掉落的樹枝和倒下的大樹可能會砸傷在樹下躲雨的人。
暴雨時
躲在車里等雨停更安全?
真相:這需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暴雨時車輛在低洼處,有可能被困在車內發生危險。
暴雨時躲在車里雖然可以避免被淋濕,但是如果車輛恰好處在地勢低洼處、橋洞里,需要時刻關注車身外水位,如發現水位迅速上漲,應該迅速駛離低洼處或及時開門從車內出來。一旦水位高于車門,會對車門產生壓力,阻礙車門向外打開,造成危險。
如果發現無法打開車門,可打開車窗、天窗逃生。需要注意的是,積水可能會導致車內電路故障,使得車窗無法開啟,因此有必要在車內準備破窗器,以備不時之需。在使用破窗錘時,應當優先嘗試砸破側面側窗而不是前面的擋風玻璃,以節約時間。
遇到山洪時
要順著山溝趕緊跑下山?
真相:不能這樣躲避山洪,如果遇到山洪,要盡快向著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往高處跑。
山洪發生的時候向山下跑是非常危險的,洪水會順著山溝一路高速向下,將人卷入其中。正確的做法是立即朝著垂直于洪水河道的方向,尋找地勢高的地方向上跑。在容易發生山洪的地方游玩時要盡量避開山溝、河道之類的低洼地帶,在出游前也應當提前關注天氣預報和地質災害預警。
如果在河道中游玩,發現周圍的水位開始升高,應當立即朝著河岸的高處撤離,不要有絲毫猶豫,山洪發生時水位上漲可能會非常迅速,稍有遲疑就可能會導致災難。
遇到泥石流
爬到樹上避險就不會被沖走了?
真相:這么做不會帶來安全,在泥石流發生的時候,應當盡快逃離泥石流區域而不是往樹上爬。
在洪水發生的時候,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逃離,還可以爬到大樹上躲避,但泥石流和洪水情況不同。泥石流中夾雜著大量的石塊和泥沙,破壞力比山洪強,在泥石流前進的道路上,樹木和房屋都可能會被沖倒,因此在泥石流發生的時候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往樹上爬,應當朝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方向盡快逃跑。在山區游玩的時候,一旦出現大雨,或者聽到有異常的響聲、有震動感,都應當盡快離開低洼地區,防止發生危險。
碰到泥石流
要往空曠地方跑?
真相:千萬不要這么做,如果遇到泥石流,選擇逃生方向時不應當把空曠地當做目標地點。
泥石流發生時,首先應當迅速判斷泥石流的方向,千萬不能順著泥石流方向逃生。應當朝著垂直于泥石流流動的方向撤離,并且盡量往這個方向上地勢比較高的地方跑。
另外,如條件允許,可選擇樹木較密集的區域作為臨時避險路線。在坡度較緩、泥石流規模不大時,密集的樹木有一定阻擋作用,增加逃生的機會。
同樣的,如果有條件,盡量不要選擇碎石多、土層厚的路線逃生,應當選擇更加堅實的路面逃離。
洪水退去=警報解除?
真相:這個說法不符合實際情況,洪水退去并不意味著警報解除了。
洪水退去之后,跟洪水接觸的食品和飲用水可能會被污染,不能直接食用。被污染的土壤也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對此不能掉以輕心。而洪水的沖擊以及長時間的浸泡,可能會對房屋的地基、墻體造成損傷,洪水退去之后依然不能輕易進入這些建筑物里居住。
即便房屋的結構沒有受到損傷,洪水帶來的潮濕環境可能會導致室內霉菌大量增殖,因此需要經過專業人員清理之后,才能居住。洪水退去之后,可能會留下玻璃渣等尖銳物品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所以即便洪水已經退去,依然有很多善后工作需要做,不能認為警報徹底解除了。
洪水退去后
房子就一定不能住人了?
真相:這個說法太過絕對。洪水退去后房子能不能居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并不是所有房屋都不能住了。
可以肯定的是,洪水退去之后,不能輕易回到被水泡過的房屋里居住。因為洪水的沖擊以及長時間的浸泡確實會對房屋的地基、墻壁造成破壞,這可能會影響房屋結構的承重能力。
另外,洪水浸泡之后可能會對房屋的電路造成破壞,潮濕的環境可能會滋生霉菌,洪水中也有可能夾雜污染物和病菌。因此,洪水退去之后,確實不應該貿然居住在被水泡過的房屋里。但是如果經過專業人員檢測之后,確定房屋可以居住,那么也不用太過擔心。
洪水過后,被長期浸泡的生活用品
只要曬干了就能用?
真相:這樣做可能威脅健康,洪水浸泡過的生活用品需要經過消毒才能使用。
因為洪水環境中可能存在環境污染物以及各種病原體,因此直接接觸洪水的鍋碗瓢盆等用品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需要清洗干凈經過消毒之后再使用。另外,被子和衣服被洪水浸泡后,即便曬干了,里面同樣可能會有病原體和污染物殘留。在潮濕環境里還有可能會滋生霉菌,因此對于容易清洗的衣物,可以重新清洗干凈,使用消毒劑浸泡之后再使用。對于無法徹底清洗的物品,比如床墊、沙發墊等,建議不要繼續使用了。
被洪水淹沒后的食物扔了可惜
可以拿來吃了應急?
真相:不能這么做,被洪水浸泡過的食品不建議繼續食用。
洪水可能會帶來污染物和病原體,綠葉蔬菜的葉子很容易吸附污染物。對瓜果來說,污染物和病原體也可能會通過瓜果皮上的小裂縫進入食物內部,所以不建議繼續食用被洪水浸泡過的瓜果蔬菜。在洪水中死亡的動物也有可能沾染致病菌,同時,在洪水的浸泡下有些動物的肉質已經發生腐爛,絕對不能因為“舍不得”就把它們吃掉,否則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隱患。
原標題:洪水退去=警報解除?暴雨時應躲在車內?這10 個常見誤區可別再信了
來源:科學辟謠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