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和龍市崇善鎮不斷探索創新,積極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創新實施的 “一站式” 調解服務模式,為解決群眾難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注入了強大動力。近日,崇善鎮綜合服務中心就通過這一模式,成功調解了一起因惠農補貼申報引發的土地權屬糾紛,用高效務實的行動展現了基層治理的新效能。
事情要從古城村的孫大娘和史大爺說起。近日兩人在申報生產者補貼時,各自的心里都泛起了波瀾。孫大娘清楚地記得,自己當年承包了兩家人的土地,多年來一直按自己理解的地塊進行補貼申報。可今年申報前,她特意查了查臺賬,一個讓她心頭一緊的問題浮出水面 —— 這么多年,她竟然一直漏報了其中一家的土地。想著得把這兩家的補貼一起報上,不能讓自己的合法權益受損,可沒成想,這事兒卻牽扯出了她和史大爺之間的矛盾。
史大爺對此事毫不知情。他在村里耕種了多年土地,多年來一直耕種著一些地塊,并且始終按照這些地塊的信息領取生產者補貼,從未覺得有什么不妥。可孫大娘一說漏報的事,兩人一對信息,才發現了問題:史大爺實際耕種的地塊中,有一部分本是孫大娘承包的,這就意味著,這么多年來,史大爺多領取了孫大娘那塊地的生產者補貼。
這一下,兩人都急了。孫大娘覺得,那是自己承包的土地,補貼理應歸自己,漏報這么多年已經吃虧了,現在必須補回來;史大爺則認為,自己耕種那些地塊多年,付出了不少心血,一直領補貼也順理成章,怎么突然就成多領了?雙方各執一詞,誰也不肯讓步,爭執越來越激烈,矛盾一度激化。無奈之下,兩人一同來到了崇善鎮綜合服務中心,希望能在這里討個公道。
接到群眾的訴求后,崇善鎮綜合服務中心立刻啟動了快速響應機制。工作人員深知,土地問題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絲毫不能馬虎。他們先是熱情地接待了孫大娘和史大爺,搬來椅子讓兩人坐下,端上熱茶,耐心細致地傾聽他們各自的訴求。在傾聽過程中,工作人員不時詢問細節,認真記錄著關鍵信息,很快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摸得清清楚楚。
與此同時,中心一方面聯動村級報賬員,讓他們協助核實孫大娘和史大爺所說的地塊信息、歷年補貼申報情況等;另一方面,為了得到最權威、最準確的依據,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協調農經站的專業人員,一同前往檔案庫房,調取了農村土地確權的原始臺賬。
在堆積如山的檔案資料中,工作人員一絲不茍地查閱著土地確權證書、地塊示意圖、承包合同等關鍵文件。一頁頁翻找,一項項核對,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他們終于從這些權威資料中,精準鎖定了爭議地塊的編號、面積等關鍵信息。這些信息就像一把金鑰匙,為這場土地補貼糾紛的調解提供了無可辯駁的權威依據,也讓事情的解決有了明確的方向。
有了確鑿的依據,調解工作正式展開。工作人員采取 “現場核實 + 政策解讀 + 情感疏導” 的多元調解方式,先是帶著孫大娘和史大爺來到爭議地塊現場,對照地塊示意圖,一一指出四至范圍,讓兩人直觀地看清爭議地塊的實際情況。隨后,工作人員又向兩人詳細解讀了相關政策法規,明確了土地權屬與補貼領取的對應關系。
在解讀政策的同時,工作人員還兼顧鄉情民意,從鄰里和睦的角度進行情感疏導。“都是一個村的老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因為這點事兒傷了和氣多不值當。”“咱們解決問題的目的是把補貼弄清楚,讓大家都心里踏實,可不能因為這影響了多年的交情。” 暖心的話語一點點化解著兩人心中的芥蒂。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耐心調解,孫大娘和史大爺的情緒漸漸平復下來,都認識到了自己在這件事上的想法存在偏差。最終,雙方當事人當場達成和解,史大爺表示愿意退還多領取的補貼,孫大娘也順利完成了惠農補貼申報所需的地塊信息確認。
這起糾紛的圓滿解決,不僅維護了孫大娘和史大爺的切身利益,更彰顯了崇善鎮 “一站式” 調解服務模式的優勢。通過多部門聯動、精準施策,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快速化解,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切實感受到了基層治理的溫度和效率。在未來,崇善鎮將繼續完善 “一站式” 調解服務模式,用心用情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讓土地 “千千結” 在高效調解中迎刃而解,為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筑牢根基。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馮超 通訊員于佳暉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