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山賣石頭,到農文旅融合新業態,長春市九臺區土們嶺街道馬鞍山村從一個貧困村發展為旅游示范村。在農業種植、加工的基礎上,集休閑觀光、旅游度假、農事體驗、科普研學、培訓拓展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文旅一體開發方興未艾,借助“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吉林大地實踐的生動詮釋。
談到過去的日子,馬鞍山村村民刁秀云感慨萬千。由于村子周圍都是山,長期以來,村民“靠山吃山”,通過開鑿山石,賣建筑材料為生。“一個人扶著鐵釬,另一個人掄著錘子鑿下去,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落下傷殘?!钡笮阍普f。2010年,有關部門關停了山石開采,轉型發展勢在必行。這時文旅發展進入了村集體的視野。
隨著脫貧攻堅推進,寬闊的路修進了村子,馬鞍山村的人居環境有了極大改善。2016年脫貧摘帽后,路怎么走,“美麗鄉村”的基礎設施成為了馬鞍山村人的底氣。這時,利好紛至沓來。借助國家農村土地征收制度、宅基地制度和集體經濟建設用地制度試點,馬鞍山村所在的長春市九臺區成為全國33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縣(市、區)之一。在市縣兩級的支持下,馬鞍山村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項目,于2020年成為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推介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48個村落之一。目前,馬鞍山田園綜合體項目年接待游客60萬人次以上,年貢獻稅收1500萬元以上。
記者看到,馬鞍山田園綜合體的代表性項目氿遇山居依山傍河,自然生態條件優越。在這個位置實施集中連片開發,需要有效的體制機制作保障?!耙酝_發文旅項目,土地的流轉是問題。我們采取‘試點+文旅’模式,通過‘招拍掛’形式,以‘點狀’供地方式,完成了田園綜合體‘氿遇山居’項目8宗用地的入市手續?!瘪R鞍山村黨總支書記趙世龍介紹。
主題民宿、餐廳、咖啡廳、鄉村振興學院、智能溫室、冷庫、農產品加工車間、兒童樂園……氿遇山居8.3公頃的建設面積上,因需、精準的供地打破了片狀用地傳統。企業正常辦理房屋產權,同時節約投資成本,兩宗集體土地入市,企業共支付占地款800多萬,村集體收入達200多萬,極大的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強了企業在當地的持續發展的信心,并為村集體經濟增加了收入。
趙世龍介紹,可以提供旅游觀光、住宿、餐飲、會議接待、培訓拓展、農產品采摘、加工、銷售等服務?,F有客房147間,餐廳1500平方米,可接待300人入住,500人用餐。
據了解,馬鞍山村在集體經營性建設土地入市優惠政策的支撐下,先后吸引吉林亞汶生態旅游公司、長春文化國旅、羊村等文旅項目,累計實施土地入市18宗,近10公頃,盤活利用宅基地7戶。
“如今的馬鞍山村受益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紅利,以改革匯聚資本模式,全力發展鄉村旅游,由貧困村變成了旅游示范村,推動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金勇表示。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