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村,距離長春市區43公里,因在馬鞍山下而得名。這個擁有594戶人家,1800位村民的小山村是“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之一。

長春市民對馬鞍山村很是鐘情,每逢周末和假期,都會到這里住民宿、品美食、在棧道上徒步、在山底下露營……

7月15日上午,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采訪團走進這個遠近聞名的小山村,體驗了這里的美麗和風情。

進入山村,村中的柏油街路蜿蜒整潔,街道兩旁各色花卉絢爛迷人。村內街路的北側是一戶戶農家小院,褐色的磚墻內,不見柴草和枯枝,滿眼都是綠植和花叢。院墻外的門牌設計都很有美感,這也顯示出了山村特有的文化韻味。

村內街路的南側是一家名為氿遇山居的度假酒店。酒店是24棟二層別墅建筑,檔次很高。每幢別墅,木質的院門,紅色的磚墻,院內開滿了鮮花。推門進入,客廳、餐廳、臥房等功能分區應有盡有,風格和裝飾極具東北原鄉味道。在這兒住上幾日,想必一定非常享受。

村民告訴記者,早晨經常會遇到晨練的城里人和自己熱情地打著招呼;傍晚也會見到城里來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開心地玩耍在一起。村里實現了垃圾分類,用上了清潔能源,建了新能源充電站,越來越多的長春市民和外地游客都喜歡上了這里。

讓記者開眼界的是,山村建有一座展覽館。館內的文圖、實物再現了 “三下江南”那段歷史烽煙和東北抗聯戰士羅明星的英雄壯舉。展館院內右側陳列著直升機、大炮、火車......這些物件可不是模型,而是實實在在的“真家伙”。現在,這里已是當地一處知名的紅色教育基地。


“兩雙鞋”成為歷史,馬鞍山村變成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得益于當地人理念的轉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約五六年前,馬鞍山村在政府的扶持下,依托獨有的山水資源稟賦,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這才有了今天的蛻變。
原標題:活力中國調研行|藏在吉林的絕美鄉村!22℃的夏天誰不愛啊
來源:中國日報網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