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的吉林大地,滿目蔥綠,生機勃發。7月12日,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組織農業專家前往公主嶺市,聚焦糧食產能提升,為黑土地保護開出“綠色良方”。
公主嶺市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域,是國家唯一命名的“中國玉米之鄉”,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居前列,為保障糧食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在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公主嶺院區長期耕法定位試驗平臺,青紗帳里玉米拔節生長。該平臺始建于1983年,占地面積20畝,開展包括免耕、翻耕、少耕、常規耕作四個試驗,長期監測不同耕作措施土壤理化性狀及環境變化規律,并優化集成了“留高茬+秸稈歸行+苗帶淺旋+接種叢枝菌根真菌+適期免耕播種+茬帶深松+密植群體化控”為核心的黑土區耕地質量多維度協同優化與玉米單產提升技術模式,為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專家們頂著烈日,走進田間地頭,實地查看了各區域試驗效果,就黑土地保護措施進行深入探討。
專家組一行來到了位于公主嶺市范家屯鎮的順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偉,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王蒙、研究員鄭金玉詳細了解合作社發展情況,并圍繞保護性耕作技術開展座談交流,解決種植戶在實施保護性耕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近年來,順民農民專業合作社依托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采用寬窄行種植模式,不僅提升了玉米田的通透性,加速植株光合作用,還能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能力,在當地十分受歡迎。省農業機械研究院副院長李明森、省農業機械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馬明走進農機庫房,針對一些農機具日常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維修保養進行現場指導,同時鼓勵合作社要發揮示范作用,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技結合,讓增產豐收有路可循。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王偉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