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門聲此起彼伏,身著淡粉長裙的姑娘在中國朝鮮族民俗園的石墻前翩然起舞;不遠處,幾位來自不同民族的游客正圍著攤位,仔細挑選精美頭飾。如今在延吉市,這樣充滿文化交融氣息的場景已成為城市日常——朝鮮族傳統服飾不僅是游客旅拍的熱門選擇,更成為了各族群眾感受多元文化、增進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
旅拍經濟的蓬勃發展,正是延吉市全域旅游推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延吉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將民俗、美食、非遺等特色文化元素深度整合,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從帽兒山(恐龍)文化旅游區的全面煥新,到海蘭明珠塔、延吉恐龍博物館“AI體驗館”的改造升級;從中國朝鮮族民俗園美食街的特色打造,到布爾哈通河綜合提升、1978文創園等10余個重點文旅項目的穩步推進,延吉市以“生態+文化+科技”的創新組合拳,持續釋放旅游發展活力。今年1月至5月,全市累計接待游客440.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5%和4.5%,并成功入選 “2025 亞洲100經典目的地”榜單。亮眼數據背后,是各族群眾共建共享的團結進步新圖景。
在延吉市,文旅融合不僅體現在景區景點的打造上,更滲透進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超千家咖啡館將“延吉”城市IP與咖啡文化深度融合,蘋果梨咖啡、凍梨冰美式等特色飲品,不僅滿足了游客的味蕾,更成為人們休閑社交、增進交流的熱門選擇。與此同時,延吉市通過舉辦170余場“非遺之聲”音樂會、非遺進校園等活動,讓四物樂、滿族剪紙等非遺技藝走進大眾視野,在互動體驗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作為“足球之鄉”,延吉市依托品牌優勢,舉辦378場青少年足球聯賽、中甲主場比賽等賽事,讓綠茵場成為各族群眾溝通交流、增進友誼的活力平臺。這些特色業態與旅拍體驗相互交織,共同編織出一張促進民族情感互通的立體網絡。
品牌建設與服務升級,為全域旅游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延吉市搶抓新媒體傳播機遇,通過“美食攻略”“當一天朝鮮族公主”等創意短視頻以及知名綜藝節目的取景拍攝,持續提升城市知名度與影響力?!把蛹小本€上綜合服務平臺的推出,為游客提供旅游資訊、酒店預訂等一站式便捷服務;“食尚延吉”餐飲店、“金口碑” 酒店等評選活動,有效推動旅游服務品質提升;咨詢引導志愿服務、免費人才驛站以及加密的公交班次,進一步優化旅游環境。特別是“大學生暑期旅行‘就’在延吉”主題活動,為各族青年搭建起跨區域交往交流的實踐平臺,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青春碰撞中綻放。
放眼長遠,延吉市積極拓展對外合作,深化跨區域文旅聯動。通過赴重慶、青島等旅游發達城市舉辦推介會,簽訂文化旅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構建起文旅產業發展長廊。帽兒山(恐龍)文化旅游區全國研學旅行基地已接待35批次、2219人次的研學團隊,并成功入選《吉林省第二批研學旅行基地》。春節、“五一”、端午等重要節點,“來多彩延邊 過民俗新年” 等文旅體驗活動邀請百余戶異地家庭走進延吉市,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在這里共度佳節、締結友誼。
如今的延吉市,正以全域旅游為紐帶,將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生態風光深度融入旅游場景,構建起主客共享、全民參與的文旅發展新格局。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代黎黎 王雨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