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3分鐘完成事故現場取證,景區擁堵時長縮減50%,大型活動核心區零擁堵……”近日,吉林市公安交通管理支隊率先構建的“空地一體化”智慧交通管理體系,為城市交通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江城方案”。
監控取證
無人機織密空中監管網絡
“以往人工巡查需要半小時的路段,無人機5分鐘就能完成全域覆蓋。”正在指揮中心調度無人機的民警向記者展示了實時監控畫面。
在日常巡邏中,無人機憑借靈活機動性,可快速抵達疑似違法地點,利用搭載的高精度變焦攝像頭,對車輛違法行為進行清晰拍攝取證。特別是在一些交通流量大、監控設備難以全面覆蓋的路段,無人機成為重要的補充力量,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大面積區域進行巡查,大大提高了監控取證的效率與精準度。
事故處置
空地協同跑出應急加速度
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指揮中心立即派遣周邊無人機前往現場,第一時間將現場畫面實時回傳。民警通過無人機傳回的畫面,能夠快速掌握事故現場的全貌,包括事故車輛的位置、受損情況、人員傷亡情況以及周邊交通狀況等重要信息。
在救援過程中,無人機還可通過喊話功能引導事故現場周邊車輛有序繞行,避免因事故加劇交通擁堵。對于一些輕微交通事故,民警利用無人機遠程取證,指導事故雙方快速撤離現場,極大地縮短了事故處理時間,保障了道路盡快恢復暢通。
據介紹,在事故處理方面,警用無人機3分鐘即可完成現場取證,大幅縮短事故處置時間,次生擁堵發生率顯著下降。
技術創新
三維建模解鎖事故還原新范式
事故現場還原對于準確認定事故責任、分析事故原因至關重要。警用無人機憑借獨特的技術手段,可圍繞事故現場進行多角度、全方位拍攝。其搭載的先進測量與建模技術,能夠精確采集事故現場的各項數據,包括車輛位置、剎車痕跡、散落物分布等信息。基于這些數據,利用專業軟件生成高精度的事故現場三維模型,可直觀、準確地再現事故發生時的真實場景,為事故調查人員提供清晰、全面的參考資料。
運行實踐證明,相比傳統的人工現場勘查與繪圖方式,無人機參與的事故現場還原更加精準高效,大大提高了事故責任認定的準確性與公正性,為后續事故處理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場景延伸
從景區保暢到大型活動“智慧護航”
今年“五一”假期,在朱雀山、松花湖等旅游景區,警用無人機化身“空中交警”,實現半徑5公里全域立體巡航,動態捕捉車流脈動。無人機1分鐘內即可抵達擁堵點,通過高空喊話引導車輛有序分流,創新打造的“分鐘級響應”機制成效顯著。據統計,自警用無人機參與交通治理以來,重點景區日均擁堵時長同比縮減50%,游客出行體驗顯著提升。
“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服務民生的橋梁。”吉林市公安局交管支隊負責人在采訪中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深化警用無人機在交通態勢預測、應急響應等領域的應用,讓科技更好地服務于交通管理和城市治理。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李婷 丁美佳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