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城市洮北區洮河鎮慶生村的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果香。成片的瓜棚里,翠綠飽滿的香瓜結滿藤蔓,一場“甜蜜”的豐收正火熱上演。近年來,慶生村依托“一村一品”發展模式,深耕棚膜香瓜產業,讓香瓜從零星種植的“試驗田”,蛻變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走進種植戶張娜的瓜棚,她正專注地給瓜藤掐尖。她告訴記者,自2015年投身棚膜香瓜種植,歷經多年鉆研,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種植方法。每年“五一”前后移栽瓜苗,全程采用人工精心管理,不施農藥,讓香瓜在自然環境中充分積累糖分。如今,她的瓜棚已成為村里的“教學課堂”,吸引眾多村民前來學習種植技術。
在張娜的示范帶動下,村鄰崔麗榮也加入了香瓜種植行列。“看著張娜種瓜效益好,我也學著種,今年種的香白品種,結出的瓜又大又甜!”崔麗榮掀開棚膜,嫩綠的瓜苗生機盎然。她介紹,5月種下瓜苗,6月即可收獲,緊接著種花瓜,10月份還能迎來另一茬豐收。棚膜技術如同給香瓜搭建的“暖房”,打破了季節限制,實現了多季種植。在這種“傳幫帶”模式下,慶生村香瓜種植戶從幾戶發展到十余戶,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
在慶生村,每一顆香瓜都享受著“貴族待遇”。人工掐尖確保養分集中,及時拔草避免養分流失,陽光和露水成為天然滋養。綠色種植方式賦予香瓜優良品質,清甜口感深受消費者青睞。此外,合理的茬口安排也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春末種植早熟品種搶占市場先機,盛夏接茬種花瓜實現錯峰銷售,棚膜技術讓香瓜生長按下“加速鍵”,從“一季收”邁向“多季收”。
產業發展帶來顯著經濟效益。張娜說,1棟棚膜一年兩茬瓜,畝均收益超萬元,是傳統作物的3倍以上。如今,慶生村的香瓜直接從田間走進城市商超,銷售價格和利潤大幅提升。村黨支部書記甄曉明表示,棚膜是產業發展的根基,香瓜是特色產業的核心,兩者相輔相成,才能讓產業行穩致遠。
從最初的探索嘗試,到如今的規模化發展,慶生村的香瓜產業不斷壯大。一顆顆香甜的香瓜,不僅傳遞著“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載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鄉村振興繪就了一幅“甜蜜”畫卷。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孫爽 本報記者 畢瑋琳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