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張志新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 宋剛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王冰
1月15日,全省兩會“廳局長通道”開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志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宋剛、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王冰接受新聞媒體集中采訪,就今年經濟增速目標、工業高質量發展、就業和人才保障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一問一答之間,傳遞出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王冰
記者:去年以來,省人社廳持續推進“兩找一服務”工程,在促進就業和人才保障方面取得明顯成效,請給我們簡要介紹一下亮點、進展以及今年的工作計劃。
王冰:高質量充分就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高素質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人社部門在全省率先開展“兩找一服務”工程,即“想就業找人社、缺人才找人社”服務創新提升工程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專項行動,有力促進了全省就業形勢平穩向好。
去年,我們打造了“96885吉人在線”平臺,推送崗位50.4萬個(次),幫扶重點企業1100多戶、勞動者22.8萬人,有效緩解了“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的就業結構性矛盾問題。
今年,我們將圍繞全省兩會要求,持續深入推進“兩找一服務”工程實施。
一是在更快上下功夫。加快“96885吉人在線”等線上平臺應用,推動實現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能找到高質量就業機會,快速精準地發現、找到和幫助“想就業”的勞動者、“缺人才”的企業。
二是在更準上下功夫。建立重點企業用工需求、重點人群就業需求“兩個清單”。分類建立產業人才庫,促進人才匯聚和產業發展的“雙向奔赴”。
三是在更好上下功夫。按照“服務對象怎么方便,我們就怎么改革”“服務對象怎么舒適,我們就怎么服務”“服務對象什么最難,我們就破解什么”的理念,讓群眾享受更方便、簡捷、實用的人社服務。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張志新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請問您對這個經濟增速目標怎么看?
張志新:這個目標既考慮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條件,又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一個催人奮進、令人鼓舞、提振信心的奮斗目標。實現這個目標,我覺得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有力支撐。
一是有強大的政策支撐。在落實好中央增量政策的同時,我們也將適時制定配套政策。相信隨著這些有力有效政策的實施,必將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二是有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保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明確了425項具體改革舉措和9項重點改革任務。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必將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清除障礙,激發強大的內在活力。
三是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作為支撐。從一產看,糧食增產根基更加穩固,畜牧業發展增勢可期。從二產看,一大批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新能源產業逐步發力,工業增長的新動能逐漸顯現。從三產看,以舊換新等政策集中發力,消費潛力有效釋放;服務業發展趨勢向好,特別是我省冰雪旅游得到市場認同,火爆出圈,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
宋剛
記者:工業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請您具體介紹一下去年以來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亮點成效,以及下步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打算。
宋剛:2024年,我省工業經濟運行面臨一些新情況,有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挑戰,有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工信系統同心協力、承壓前行,全力克服需求不足、預期轉弱等困難挑戰,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其中,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累計培育認定省級未來工廠4個、智能工廠27個、數字化車間(生產線)50個,有效帶動一批企業上馬“智改數轉”項目,充分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內生動力;優質企業培育走深走實,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59家,體現了我省工業經濟發展韌性增強。
2025年,我們將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穩基礎,發揮傳統汽車產業、石化產業優勢,激發強韌的向上發展動能。
二是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只有通過科技創新進行賦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工業經濟發展才能穩中求進、行穩致遠。
三是加快推動制造業“智改數轉”。目前,我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產業發展來說,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年,我們將更大力度更大范圍支持一批“智改數轉”項目建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最后,要繼續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中小企業是我們的“金種子”。現在,吉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數已經達到1417家,這些企業是我們未來工業發展的希望。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趙夢卓 何澤溟 王堡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