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從基層實踐看,現有農業配套政策體系難以完全支撐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的戰略地位,地方抓糧面臨糧食生產收益偏低、涉糧轉移支付較少、產糧大縣激勵不足等難題。”今年兩會,楊大勇代表建議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從而充分調動和提升農民種糧和主產區抓糧“兩個積極性”。
“加快建立分層次、分區域和有重點的重農抓糧補貼機制,強化糧食生產政策支持,以產糧大省、大市、大縣為試點,落地實施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在助推區域糧食產能穩步提升的同時,確保糧食主產區實現‘三個不吃虧’。”
楊大勇建議,加快設立糧食調入和調出補償金。建議強化中央財政統籌,建立糧食生產獎懲機制,每年根據各地區糧食調入量和調出量,由糧食凈調入地區,提交一定量的財政資金作為補償金,向糧食凈調出地區按照比例進行補償,以此提高糧食主產區抓好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加快設立耕地保護補償金。建議從耕地大量減少的地區收取一定資金,作為耕地保護補償金,通過轉移支付形式向承擔大量耕地保護任務的地區進行獎補。
加快完善對主產區長久補償機制。建議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適當增加對涉糧轉移支付資金額度,特別是完善對產糧大縣的補貼獎勵制度,細化分級獎勵標準,根據各地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情況,獎勵資金數額和糧食產量、增量、耕地保有量直接掛鉤,讓地方政府抓糧食生產更有“動力”。
此外,楊大勇表示,要強化主產區和主銷區的產業聯結。“轉變過去糧食主產區賣原糧、初級農產品,糧食主銷區通過精深加工賺取利潤的兩極分化的供銷模式,引導主銷區企業通過開設分廠、生產轉移等方式,向產業合作轉型,探索產值、稅收分成共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