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新215區塊16號大井叢平臺。
吉林云天化太平川化肥生產基地。
寧江區雅達虹工業集中區。
國華(乾安)風電有限公司技術操作中心。
松原正泰新能源產業基地生產車間。
吉林鵬鴻木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扶余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園。
走進吉林新研牧神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忙碌的生產場面讓人精神振奮,一臺臺農用機械經過一道道工序走下生產線,即將奔赴廣袤的田野。
春已至,地正醒。在松原,一個個建設項目陸續開工,一家家手持新訂單的企業加緊生產,一項項扶持政策陸續出臺,一批批包保干部跑項目進企業……與黑土地一起迎來春天的,還有全市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
2023年,松原市繼續堅持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工業經濟實現了提質升級。工業總量回穩向好,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65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95億元。工業增量扎實培育,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4戶、增長33.3%。正泰新能光伏等一批建成投產項目新增工業產值53.4億元。新增新能源裝機指標350萬千瓦,實現翻番式增長。工業存量持續優化,扎實開展“走遍松原”等活動,推動527戶經營主體實現“個轉企”;盤活“雙停”企業10戶。工業變量有效防控,出臺經濟惠企“工業十條”等政策包,幫助產值下降企業增加訂單、穩定生產,增加產值20億元。工業質量大幅提升,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6戶……全市工業發展持續回暖,工業結構也實現了由單一支撐向多元發展的轉變。
穩鏈強鏈 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轉變
一直以來,松原市的工業結構都不盡合理,全市249戶規上工業企業中,去年增加值率超過30%的僅有37戶,增加值率低于10%的有80戶,很多企業還處于產業鏈底端,受市場價格影響較大。
近兩年來,松原市深入貫徹省委“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和培育“四大集群”、發展“六新產業”、建設“四新設施”發展新格局,以發展新能源產業、打造產業集群、強鏈補鏈等為切入點,不斷推進工業產業結構調整。2023年,以中車新能源、吉林油田風光發電等項目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形成了松原歷史上第一個投資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裝備制造、新材料等九大500億級產業集群加速集聚,松原市工業結構實現了由單一支撐到多元發展的重大跨越。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要求。在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發展質量工作中,松原市大力招引和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優勢、帶動作用明顯的“鏈主”型企業,形成一批“雁陣式”產業集群,持續帶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迭代升級。
開展專項招商。立足松原產業規劃、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積極對接世界500強、全國500強、全國民企500強等龍頭企業,重點圍繞石油化工、農畜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產業鏈開展招商,延伸發展上下游產業,在做大產業增量的同時,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鏈體系。
推動產業鏈集聚發展。根據自身產業發展基礎,集中力量打造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鏈集聚和轉型升級。積極加快特色園區建設,為企業集聚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實行“鏈長制”,培育“鏈主”企業,充分發揮“鏈長”精準引導、“鏈主”龍頭帶頭作用,對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以嘉吉生化、山鷹紙業、中車新能源、正泰新能源等重點企業為龍頭的千億級和500億級產業集群,正成為松原工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抓好項目 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經濟發展的核心是增量,而增量來源于項目。近幾年來,松原市堅持“招商引資是頭等大事,項目落地是評價標準”的工作導向,把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再上新臺階,為松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質生產力。
堅持“五個五”工作機制,全力做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繼續堅持緊密對接國省政策導向、產業方向、企業投向,瞄準國省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債券、金融機構專項基金、金融機構專項貸款、社會資本投入“五個方向”,深度謀劃了一批重大戰略性項目。堅持構建“謀劃一批、招商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梯次推進項目格局,實現項目滾動建設。堅持進一步完善項目、企業、平臺、活動、政策招商引資“五張清單”,圍繞新能源、新農業、新旅游等10大產業鏈,積極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堅持以政策、環境、經濟、技術、要素這“五個可行”,逐個項目、逐個要件進行論證。堅持進一步完善百億級、十億級項目專班化服務、重點項目領導包保機制,幫助做好項目手續辦理、建設條件、全程服務、開拓市場、入規入統工作,推動項目快建設、快投產。
2023年,松原市項目建設再創新高,呈現“五多”特點。百億級項目多。在扎實推進10個百億級項目的基礎上,又引進三一重能長嶺風光氫儲氨數字化示范等一批百億級項目。這些引領性強的百億級項目積厚成勢,正在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重大項目多。謀劃儲備項目390個,總投資1794億元;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297個、增長11%,項目數量又創新高。產業類項目多。開復工產業類項目170個,占項目總量的57.2%,比2022年多30個;產業類投資增長7%,占總投資的71.9%,成為支撐全市投資增長的強勁動力。簽約引進多。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45個、增長36.1%,實現到位資金612.4億元、增長38%。向上爭取多。57個項目獲國省預算內資金支持,爭取到位資金11.4億元,增長70%,創近五年之最。爭取第一批國債項目11個,下達資金48.4億元。
百億級項目越來越多,重大項目紛至沓來,產業類項目占比加大……這些項目竣工投產、生成企業后,不僅為松原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投資增量,更帶來了新的稅收和就業。同時通過產業鏈產生的“蝴蝶效應”,陸續引進相關聯項目,為松原經濟高質量發展蓄積了新動能,松原的項目優勢也正在轉化為發展優勢。
提質升級 重塑工業發展新優勢
工業化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是提升工業現代化水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本途徑。
翻開松原市工業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一段時期內的工業發展路徑,就是以新能源、石油化工、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建筑材料、新裝備以及醫藥、新材料發展為重點,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產業鏈發展質量,推動智能化和綠色發展,重塑工業發展新優勢,不斷開創工業發展新局面。
新的一年,松原將積極落實省委提出的“五個勇當先鋒”要求,積極順應轉型數字化、服務智能化、社會共享化、產業高級化趨勢,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大力培育“四大集群”,發展“六新產業”,建設“四新設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計劃達到620億元,增長10%。
為實現新的目標,松原市將重點在以下幾方面實現突破。堅持不懈抓好結構調整。夯實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石油化工產業,全力支持吉林油田創新驅動,穩步實現擴大產能、綠色轉型。加快吉林油田風電項目建設,助推打造CCUS+百萬噸產能級負碳油田示范區,力爭油氣產量當量達到500萬噸。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搶抓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機遇,加快建設4個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啟動實施年產1.5萬臺空氣能熱泵等項目,扶持吉林石油技術裝備等企業上產擴能,打造東北重要農機裝備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化肥制造產業,扶持史丹利、新洋豐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延伸化肥產業鏈,推動化肥產量由700萬噸提升至800萬噸,依托澳佳肥業、中化長山化工等重點企業,引進一批優質新型化肥項目落戶松原,打造中國北方“肥都”。大力發展生物化工產業,發揮嘉吉生化等企業產品優勢、產業基礎和技術特點,加快建設嘉吉生物化工高科技產業園、吉林百奧年產100噸谷胱甘肽等6個項目,全力打造吉林省生物化工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醫藥化工業,支持華僑藥業等企業提質增效,穩步實施寧江區醫藥產業園等項目,力爭引進哈藥、大連美羅等知名企業,鼓勵企業開展品種交易、委托加工、藥號轉化,加快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積極引進天津大胡同集團年產80萬噸鐵合金等7個項目,培育碳纖維、離心棉、鋰電池、生物基四大產業鏈,推動產品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轉變。
不遺余力推進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按照梯度培育工作要求,每月調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內企業情況,全年培育庫企業增加至120戶,新認定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戶,重點培育2戶國家級小巨人潛力企業。加快推進“智改數轉”,落實“智改數轉”項目貸款貼息、事后獎補和擔保補助等政策,積極開展工業軟件推廣應用、智能裝備創新突破、工業互聯網賦能等七大行動,為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賦能,力爭全年培育“智改數轉”示范項目10個,認定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家、省級數字化車間4家。培育壯大數字經濟,加快推進“數字松原”建設,落實省里“萬企上云”工程,引導更多企業“上云用數”“云上發展”。把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有機結合,聚焦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加快推進“雙力一體化”算力中心建設,以算力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錨定騰訊、華為、浪潮等企業,積極對接洽談,爭取更多數字企業落戶松原,以數字賦能經濟發展。
全力以赴保障項目投產。進一步強化領導包保、專班推進、定期調度、問題解決、要素保障五項機制,推動中溢碳素、昂格55萬千瓦風電等61個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8個)以上項目加快建設、投產運營,不斷壯大企業規模、貢獻新的增量。特別是借鑒中車、正泰項目“雙百”經驗,加快中能建氫能產業園項目建設,年內實現部分投產;支持山鷹百萬噸造紙項目建設,力爭年內實現產值10億元。
竭盡全力推進存量企業擴能。落實領導包保、政銀企保對接等制度,推動效益較好企業擴能上產,今年全市頭部企業貢獻率達到80%以上。圍繞十大規上企業、十大納稅企業,逐戶走訪、解決問題,幫助企業降成本、強要素、擴市場,助力產值下降企業穩產增效。以營業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小微企業為重點培育對象,“一企一策”幫扶,助其升規入統。采取重組、技改、招商等措施,著力解決“雙停”企業資金短缺、結構不優、市場銷售不暢等問題,全年新盤活“雙停”企業10戶。
扎扎實實抓好民營企業。積極落實國家八部委聯合出臺的25條金融支持舉措和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39條措施,以及松原工信、商貿領域經濟復蘇“雙十條”等政策,助力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煥發活力。今年,全市民營企業計劃突破5萬戶,個體工商戶突破28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7%以上。
引導企業實施優質技術改造,重塑工業發展優勢;推動企業智能數據化,拓展工業發展新路徑;推進企業綠色發展,形成工業發展新模式……工業是一座城市能級躍升和實力的硬核支撐,面對新型工業化這一時代必答題,松原市勇當先鋒,向“新”而行,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為率先實現振興突破提供堅實的工業支撐。